1、湿气重人适合吃些什么粥
体内湿气重,脾胃健康受影响,容易引起上火,相对于健康人来讲,免疫力稍低。因此,排除体内湿气十分必要。常吃燕麦黑米粥,五谷杂粮粥,红豆薏米粥等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。
1、燕麦黑米粥。
主料:黑米、燕麦、大米、藕粉。燕麦黑米粥是一种较好的去湿气的粥,具体的做法是先把黑米淘洗干净,放入电饭锅加水蒸煮,等熟了以后盖上盖子再焖10分钟左右,再倒入洗净的燕麦和大米,这时再加入开水,盖上锅盖煮粥,等到米粒都煮烂以后,再把用水调开的藕粉水倒入锅中,记得要一直搅拌,等变得粘稠后,就可以食用了。
2、五谷杂粮粥。
主料:红豆、绿豆、黄豆、黑豆、紫米。制作方法:预先将红豆、黑豆洗干净,放入清水里浸泡4个小时,至于绿豆和黄豆浸泡半个小时就可以,紫米也要先淘洗干净,等这些材料都准备好以后,就直接倒入电饭煲里,配以适量的水分,盖上锅盖煮熟,等豆类都煮烂以后再放入适量的冰糖,煮至冰糖融化。
3、红豆薏米粥。
主料:红豆、薏米、百合。制作方法:不得不提的一款去湿气的粥,就是红豆薏米粥了,这款粥较为简单,就是把食材准备好后,一起放入锅中,倒入适量的清水,先用猛火煮开,然后转用小火慢慢熬煮,等到红豆朱烂开以后,加入冰糖,再次等到冰糖融化后,就可以使用了。
一 芥菜瘦属性凉,不要吃。湿气重最好先排湿,薏米茶是最好的排湿圣品。
二 吃粥很好,并有以下好处:
1资色,吃粥有益于身体,能够让人的脸容丰满有光泽。
2增力,吃粥能够滋补赢弱的身体,增长气力。
3益寿,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,增加寿命。
4安乐,吃粥能够促朝进身体清净柔软,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素食。
5辩说,吃粥有利于滋润喉物,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。
6除风,吃粥能够调和身体,上下通利,并且消除风寒。
7消宿食,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,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。
8辞清,吃粥的人,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,说话的声音清晰,昂扬。
9除饥,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,让饥饿感马上消除。
10消渴,吃粥能够让人喉物沾润,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
粥,古时称糜、膻、酏等,古人写作鬻。一年四季,在膳食中有粥,不仅可以调剂胃口,增进食欲,而且可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。所以自古认为,喝粥可以治病并能使人延年益寿。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。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列有50多种粥。清朝曹燕山《慈生随笔》卷五《粥谱》中,更列有200多种。古时论粥的书不少,民间开设粥店亦颇多。喝粥有什么好处呢?李时珍是这样说的:“每日起,食粥一大碗。空腹胃虚,谷气便作,所补不细,又极柔腻,与肠胃相得,最为饮食之良。”诗人陆游还有一首《食粥》诗:“世人个个学长年,不悟长年在目前。我得宛丘平易法,只将食粥致神仙。”
历代的医学家,创制了许多不同作用的粥,以辅助治疗。
如大米粥,味甘性平,能补脾、养胃、除烦、止喝,尤其是烦热、口渴的热性者病患者更宜食用。 小米粥则补中益气,对脾胃寒虚、中气不足和失眠诸病症有治疗作用。若将某些谷麦与蔬菜、鱼肉、药物共烹调,医疗作用则更为广泛。粮、豆与其他植物籽实混熬,如红豆粥利小便、消水肿、治脚气;绿豆粥解热毒、止烦渴;玉米粥治反胃、利大肠。与蔬菜混熬,萝卜粥宽中下气;芹菜粥去伏热、利大小肠;韭菜粥温补脾胃。与药物混熬,茯苓粥清上实下,对上焦有热、脾虚患者最宜;酸枣仁粥治烦热、益胆气;松子仁粥润心肺、调大肠;薏仁米粥利尿、去湿、清肺热、补脾胃、治脚气。与肉类共熬,羊肉粥温补脾胃;鸡肝、羊肝粥补肝虚明目;鸡汁粥治劳损;鸭子、鲤鱼汁粥消水肿等。
熬粥最好用砂锅,不宜用铁锅和铝锅,特别是熬制一些有治疗作用的药粥时更是这样。
喝粥也有个最佳时间,一般3餐均可食用,但以晨起空腹食用最佳。年老体弱,消化功能不强的人,早晨喝粥尤为适宜。喝粥时不宜同食过分油腻、粘滞的食物,以免影响消化吸收。不论熬哪种粥,都不宜放碱,碱对营养物质破坏极大。
2、体内湿气重吃那八种材料煮的粥
红豆薏米粥
红豆薏米粥是一道常见的家常粥品,主料是红豆和薏米。
1、主料:薏米100克
辅料:枣(干)25克,红豆50克,仙鹤草10克
红豆薏米粥(2张)
调料:白砂糖30克
2、红豆、薏米、水、冰糖
制作方法
方法一
食材:
薏米仁、赤小豆、红枣、龙眼肉
步骤:
1、将薏米与红豆洗净提前泡发(约十二个小时)。
2、泡好的薏米和红豆放入锅中,大火煮开。
3、红枣和龙眼肉洗净备用。
4、等汤煮沸后,加入红枣和龙眼肉。
5、转中小火慢炖,至红豆微开花熟软即可食用。
小贴士:
一般薏仁红豆粥都是用去祛湿、美白、健脾,除了煮粥喝外还可以做成薏仁茶,常见的薏仁茶含有:薏米仁、赤小豆、淡竹叶、芡实、马齿苋、绿茶、槐米。闲暇之余来一杯更利于祛湿美白、健脾。[1]
方法二
1. 将薏米、红豆以温水浸泡半日;
2. 用纱布将仙鹤草包好;
3. 大枣去核浸泡;
4. 将薏米、红豆、仙鹤草、大枣一同放入锅中;
5. 加水煮成稀粥,最后撒上糖调味即可。
方法三
1、红豆薏米粥,准备同等分量的红豆和薏米,洗干净后,红豆大概需要泡两三个小时,薏米泡一个小时就可以了。
2、然后要先煮红豆,因为需要的时间长一点,煮开后,添一些凉水,再煮开后,再添凉水,这样红豆容易开花,容易熟,据说也比较香。
3、等红豆煮开花后,放入薏米,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煮烂,就放冰糖调味就可以了。[2]
方法四
食材:
红豆适量、薏米适量、冰糖适量
步骤:
1、将适量红豆、薏米用温水浸泡二十分钟;
2、将浸泡好的红豆和薏米放入锅中,先大火煮至水烧开,然后转小火煮;
3、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。
小贴士:
红豆薏米粥有祛湿功效。坚持吃上一段时间,体内湿气重的问题得以缓解,睡眠质量也可以提升哦!
食用须知
1. 薏米因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,可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;
2. 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、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。薏米能增强肾功能,并有清热利尿作用,因此对浮肿病人也有疗效;
3. 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,薏米有防癌的作用,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,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,可用于胃癌、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;
4. 健康人常吃薏米,能使身体轻捷,减少肿瘤发病几率;
5. 薏米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,是一种美容食品,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,消除粉刺、色斑,改善肤色,并且它对于由病毒感染引导起的赘疣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;
6. 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,对防治脚气病十分有益。[3]
功效
利水,消肿,健脾胃,补心。可以治湿痹,利肠胃,消水肿,健脾益胃,久服轻身益气。
禁忌人群
孕妇及津枯便秘者忌用;滑精、小便多者不宜食用。
适宜人群
一般人都可以食用。
薏米红豆粥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湿,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,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。能e69da5e887aa7a6431333361323033当饭吃,是祛湿健脾的佳品。还有人用来调节便秘、减肥、美白等等。
3、脾胃虚弱吃什么粥
1.红枣小米粥:取红枣10个,小米30克,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,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。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。
2.莲子山药粥:取莲子30克,山药80克,粳米50克。将莲子去皮及心,加山药、粳米及水煮粥食用。适用于消瘦、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。
我以前也有脾胃虚弱的问题,我是用的古方楂脾嗏来调理好的。楂脾茶融合现代工艺,采用各种天然草本为主要原料精配而成。这种茶疗方式对于调理脾胃虚弱的问题的效果是非常好的。建议楼主也可以买楂脾茶试试。
3.沙参麦冬扁豆粥:取沙参10克,麦冬10克,扁豆15克,粳米50克。先将沙参、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,将汁加粳米、扁豆煮成粥食用。适用于手足心热、便干的脾阴虚。
山药、薏米、芡实粥。或者莲子肉、山药、薏米和芡实(四宝粥)。将这些东西按 1 : 1 : 1 : I 的比例配好,打磨成粉,每次熬粥的时候放上几勺。
4、什么粥可以祛寒湿?
饮食:祛湿气宜食粥
《黄帝内经》说“春主肝”,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。但肝木易克脾土,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。同时,因为降雨的增多,湿气加重,湿邪易困扰脾胃,所以,在这一时期,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,健脾利湿。
唐代孙思邈说“春时宜食粥”,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。粥以米为主,以水为辅,水米交融,不仅香甜可口,便于吸收,还能补脾养胃、祛浊生清。粥中加入一些中药后,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病,对身体有滋补作用。
薏苡仁党参粥
薏苡仁党参粥是一款祛湿佳品粥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薏米健脾胃、消水肿、祛风湿、舒筋骨、清肺热,此外它还有美容功效,有些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就是从薏米中提取的,不过,与其涂在脸上不如吃到肚里,让它由内到外都滋补。此外,薏苡仁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。党参味甘性平,具有健脾补肺、益气生津的功效,对于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溏等有较好疗效。《本草正义》记载,党参“与人参不甚相远”,“健脾运而不燥,滋胃阴而不湿,润肺而不犯寒凉,养血而不偏滋腻”。若将薏苡仁与党参一起熬粥,既能健脾胃,又能祛脾湿,还能补气血,实在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佳品。
薏苡仁党参粥的做法很简单,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,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;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,粳米200克淘洗干净。将三者放入锅中,加水1000毫升。先用大火煮沸,锅开后撇去浮沫,再用小火慢慢熬30分钟。等到粥熟后,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。每天早餐时食用,不仅能祛湿健脾,还能补气补血,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。
此粥滋补效果虽好,但大便燥结和气滞、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。
除了薏苡仁党参粥之外,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,如茯苓、芡实、小米、胡萝卜、冬瓜、莴笋、扁豆、蚕豆、鲫鱼等。在日常饮食中,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。
需注意的是,花椒能散寒祛湿,在炒菜时,尤其是炒菠菜、芹菜、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,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,但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。平时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。
摘自绿金在线。